山水信陽的生態密碼
2025年六五環境日,信陽交出了一份綠色答卷:空氣質量連續9年穩居全省第一,8個縣鞏固實現空氣質量二級達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信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胡正友表示,信陽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
晨光熹微,年過七旬的攝影師王天定登上金剛臺的山頂,鏡頭掠過森林覆蓋率超過85%的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定格在振翅飛過茶山、稻田的白琵鷺和鷺鷥群。
這位跑遍河南的“王全省”,從河南日報退休后選擇扎根信陽。他鏡頭里的信陽,森林覆蓋率達36.21%,9個自然保護區、13個森林公園星羅棋布。
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每一個清晨都被鳥鳴聲喚醒。朱鹮繁育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黃治學輕點電腦,紅外相機傳回監控畫面:幾只毛茸茸的朱鹮幼雛從巢中探出頭。
有著鳥中“東方寶石”美譽的朱鹮,自2007年在這里安家,至今已人工繁育318只,野化放飛133只。野外種群數量超過600只,分布范圍擴散到周邊3省6市10多個縣區。“今年繁育季,我們在野外又發現朱鹮育巢60多個。”當了34年朱鹮“奶爸”的黃治學高興地說。
這片大別山北麓的秘境,已成為2000余種動物和2726種高等植物的和諧家園。董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經驗,還在2022年冬登上聯合國的講臺,讓世界聽見中國河南的生態故事。
信陽水環境的變化同樣讓人驚嘆,南灣湖入選全國第三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這片面積達75平方公里的湖,曾因周邊畜禽養殖和茶園污染,局部水域泛起過令人憂心的藍藻。如今環湖已建起8座污水處理廠、25座一體化處理站,地下管網如毛細血管延伸,將曾經直排的污水轉化為汩汩清流。
法治為綠色發展護航。2024年11月實施的《信陽市城市綠化條例》,將“把城市輕輕地放在山水之間”的理念寫入法規。而豫鄂五市簽訂的聯防聯控協議,讓跨省界斷面水質有了聯合“監護人”。
作為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信陽的綠色轉型步履堅實。氣候投融資試點引進北京綠色交易所資源,森林碳匯交易讓連綿林海變成“綠色銀行”。
浉河畔新建的環保主題公園里的解說牌記載著這片土地的蝶變史:從刺鼻的污染地塊到花木扶疏的氧吧,如今4.8公頃綠地每天吸收約800公斤二氧化碳。
夕陽西下,信陽青年營地的青創市集亮起彩燈。空氣質量實時監測大屏上閃爍著今日的數據:空氣質量指數優,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超過5000個……
河南省信陽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職工文靖儒充滿詩意地說:“這是信陽寫給未來的情書。”
責任編輯:王怡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