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你我的幸福港灣
想來一次社區好生活的沉浸式體驗嗎?請打卡鶴壁市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從鶴壁市157個社區的任何一棟居民樓出發,散步不超過15分鐘,有超市、公園,有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足不出“圈”就能享受多種便民服務。
作為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國家級試點城市,鶴壁市堅持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整合社區組織、志愿者、公益資源,不斷強化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去年上半年在全國率先完成兩縣城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社區治理結出碩果。在家門口就能滿足日常需求,大家的出行時間和成本減少了,生活品質卻提升了,社區商業也有了流量。因為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參與社區活動,鄰里間的交流互動多起來、熱起來,社區充滿了凝聚力和活力。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神經末梢”,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基層高效能治理的生動注腳。去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60%,到2035年仍能每年提升約1個百分點。一面是城市人口更多、密度更大、流動性更強,一面是不少社區還存在財力弱、人手少、治理能力低等問題。省情催人、形勢逼人,城市治理一定要夯實社區這個基礎,社區建設好了才能真正造福廣大居民群眾。
“基層強不強,要看領頭羊”。這句口頭語道出了基層現代化治理的要義——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的關鍵在于黨員、核心在于黨組織。
鄭州市惠濟區將“惠家無難事”群眾議事工作法作為區級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按照收集議題、確定議題、議前準備、議事協商、公開公示、民主監督的流程,全鏈條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目前已成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久而未決的微實事200余件,社區事務市長熱線等渠道投訴率明顯降低。
洛陽市澗西區長安路街道青島路二社區天建93號院,曾經是個“老大難”小區,基礎設施陳舊,環境衛生差,鄰里矛盾多。社區積極推動居民自治,成立了業主委員會,組織居民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大家一起出謀劃策,籌集資金,對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居民們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小區變成了幸福園。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群眾大事小情都在社區。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我省有24.46萬個基層黨組織,如果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是堅強戰斗堡壘,著力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效能,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就有了堅實的力量依托。
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加持賦能下,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單向管理向雙向互動、線下治理向線上線下融合,從政府主導治理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充分發揮“黨建+網格+大數據”作用,才能完善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河南高質量發展腳步鏗鏘,社會流動性增強,社會組織形態更加豐富,社會需求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新變化新要求,召喚基層高效能治理的實干派、行動家。
小區物業差、停車難、噪聲污染,這些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怎么破?鄰里矛盾糾紛咋化解?新就業群體規模龐大、來源廣泛,勞動關系模糊、社會保障不完善如何解決?現實如鏡照出一個事實:基層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引發社會矛盾的“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疏導社會矛盾的“茬口”。深入推進社區治理創新,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才能把這些問號拉直,找到群眾滿意的最大公約數,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秩序良好。
有年輕居民反映失業無收入,她帶領社區干部訪企業、求合作,5個月幫助97名居民創業就業;有小區群眾反映樓棟采光差、排水難,她帶著黨員代表摸情況、找方法,協調開發商出資350萬元抬高地坪……鄭州市二七區嵩山路街道雅居社區“80后”黨支部書記郭文雅工作18年間,不斷探尋基層治理新的打開方式。
走進新鄉市紅旗區綜治中心,掃二維碼就能享受登記、流轉、辦結、反饋等全周期管理服務,依托智慧平臺實現解決問題優先、調解全程跟進、訴訟服務斷后。“一網”“一碼”的背后,是河南把智能技術“關鍵變量”轉化為社會治理“最大增量”的創新實踐。
推廣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等“五社聯動”模式,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如今,全省3.6萬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400萬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正下沉基層、融入治理。
打造“暖心驛站”1600多個,建設騎手友好街道、社區。大批新就業群體人員主動亮明黨員身份,及時收集安全隱患等各類問題線索,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加強新興領域黨建,河南基層高效能治理凝“新”聚力。
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居民自然放心舒心,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當一張張民生清單變為幸福賬單,當一項項民生之盼收獲民生之贊,社區治理的美好前景讓人憧憬。
城,所以盛民也。投身社區工作,如同在這煙火人間中,肩負起點亮萬家燈火的神圣使命。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堅持好、發展好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中原大地星羅棋布的社區,必將是你我的幸福港灣。
責任編輯:王怡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