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穿防護服 留下了沒寫名字的“遺憾”
編者按:既然出不了小區,我們就就地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只要有需要,我們就“就地轉崗”,在社區和菜市場、居民間架起橋梁……5月初,新冠疫情又一次突襲鄭州,在這場戰“疫”中,人人都是防線!河南文明網推出“就地轉崗”特別報道,看看就地轉崗的志愿者如何成為“斜杠青年”,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助力疫情防控。
“我穿防護服做志愿服務的照片發了朋友圈,好多人給我點贊,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兒。”曹琳是河南省委宣傳部的黨員志愿者,5月4日起,她開始在所居住的小區做志愿服務,雖然做過很多次志愿服務了,但穿著防護服做志愿者還是第一次,曹琳暗下決心要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5月3日,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關于做好全市多輪核酸檢測的通告,通告提出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立刻向居住地所屬社區報到,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全面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通知發出后,曹琳像眾多黨員干部、單位職工一樣積極報名,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為鄭州疫情防控提供貼心服務,筑牢社區疫情防線。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做志愿服務的曹琳
第一次穿防護服留下了沒寫名字的“遺憾”
曹琳居住在鄭州市中原區秦嶺路街道辦事處錦藝西社區,轉為社區志愿者后,被安排在社區核酸檢測點做信息采集員。“得知信息采集員要穿上防護服進行工作時,我還有點激動,前一天晚上就想好了,一定要在防護服上寫上自己的名字,紀念一下這有意義的事兒。但是我沒想到的是,信息采集員的工作安排其實很緊湊,我根本沒時間在防護服上寫名字,就連這身‘大白’都是在點位上穿的。”曹琳告訴記者,她一上午共為680名做核酸檢測的居民進行了信息采集,采集過程中,她要克服灑在防護服帽檐上的強光,要無視防護眼罩上因汗水而起的霧水,更要精神一直高度集中,才能做到工作有序而不出錯。
“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爽。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們的付出跟醫護人員、基層工作者相比,真的太微不足道了。通過這次的經歷,也更能理解他們的辛苦。以后只要有時間,只要社區有需要,我會一直做志愿者。”經過這次特別的志愿服務,曹琳對下一步志愿服務有了更明確的目標。
王迪正在小區門口值守
居民們的配合給予志愿者更大力量
雖然沒有穿上防護服,但曹琳的同事王迪也在志愿一線奮斗著。王迪所居住的小區在前幾日被劃為封控區,在全市加強疫情防控的第一天,他便去社區報到,開始參加志愿服務:“作為省委宣傳部的一名黨員,我應該也必須參加這次志愿服務。”
“這一次疫情來得很突然,對志愿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行動要也比以往更加迅速,小區居民對我們的工作也很配合。”王迪主要在小區大門口進行值守,提醒居民要帶好出入證再外出。王迪告訴記者:“鄰居們的配合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讓我們在志愿服務工作中更加認真、細致、負責。”
馮立康正在所在社區核酸檢測點維護秩序
因為有序進行核酸檢測結束得越來越早了
對剛剛到達社區志愿服務崗的馮立康來說,今天是收獲溫暖的一天。馮立康是第一次做社區志愿者,因為不熟練,所以他有點忐忑。但是兩天志愿服務做下來,他在熟練接受工作的同時,也時常被感動:“我們小區的居民好貼心啊,這幾天天氣很熱,好多鄰居在小區群里倡議,讓大家迅速按照樓號有序做完核酸檢測,不要在家磨蹭,讓醫護人員和志愿者早點下班回去休息。這幾天我們的志愿服務工作一天比一天結束得早,第一天是下午5點結束,第二天是下午3點結束,今天在大家的有序配合下,下午1點就全部結束了。我其實還挺感動的。”
王姝懿正在社區做志愿服務
這一次黨員志愿者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很高
王姝懿作為宣傳部機關黨委具體負責志愿服務的工作人員,每次都走在志愿服務第一線。“雖然組織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已經很多次了,但是感覺這次更加不一樣,作為單位志愿服務的組織者,感覺這次黨員志愿者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更高,大家都很踴躍積極的到社區就地報到,去奉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我個人,感覺社區的居民也更有秩序了,大家也都很支持和配合工作,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早日散去。”本輪疫情以來,王姝懿在向機關黨員志愿者發出倡議的同時,第一時間到社區報到,并協助核酸檢測掃碼登記,維護現場秩序等工作。
曹琳、王迪、馮立康、王姝懿只是河南省委宣傳部廣大黨員干部就地轉為社區志愿者的縮影,在社區需要的時候,他們挺身而出,或是化身勇敢“大白”,或是穿上紅馬甲,穿梭在社區每一個需要他們的角落,為居民提供貼心服務,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
河南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鄭州市第73號通知發布后,省委宣傳部迅速行動,專門召開會議,發布倡議書,組織居家辦公黨員干部立即全員到所在社區報到,就地轉為志愿者,有序參與社區疫情防控。
責任編輯:王怡瀟